@房财经 无言
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。
6月17日,金科服务官宣终止收购佳源服务的框架协议;半年前,融创服务购买第一服务的交易失败;再往前两个月,合生创展放弃了恒大物业。
疯狂的物业行业,正在变得理性。
它们被终止的原因,或许有千万条,但在公告里呈现出来的,总是云淡清风。
没有谁非得要买,也没有谁非得要卖,这就是生意。
上市公司之间的交易,尤其复杂。
迄今为止,物管行业上市公司并购上市公司,只有碧桂园服务成功收购了蓝光嘉宝服务。它是个典型案例,但很难被拷贝。
其原因在于,买家自己强大。
看一眼金科服务、融创服务,它们的爸爸金科股份和融创中国,正在暴雷的边缘。而恒大物业到底有多大窟窿?能让合生创展望而却步。
家家有本难念的经。
最短命的交易
从正式宣布收购到终止,金科服务与佳源服务的交易只维持了23天。
终止的消息传来,资本市场给予的反应不一。
截至6月17日收盘,买家金科服务报收18.92港元/股,涨幅3.05%;卖家佳源服务0.81港元/股,当日下跌4.71%。
而它们的母公司表现,金科股份2.78元/股,跌1.07%;佳源国际0.335港元/股,上涨3.08%。
买家有点高兴,卖家有点失望。但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。
金科服务和佳源服务登陆港交所的时间差不多,上市当日,一个市值383亿港元,一个市值24亿元。
大鱼吞小鱼,符合逻辑。一个偏于西南,一个偏于江浙,如果收购成功,对金科服务全国战略意义非凡。
来看下两者在2021年的成绩单。
截至2021年12月31日,金科服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9.68亿元,同比增长约77.01%,归母净利润10.57亿元;业务覆盖全国27个省市、184个城市,在管面积2.38亿平方米,同比增长52.3%;
截至2021年12月31日,佳源服务实现营业收入8.21亿元,同比增长33.40%,归母净利润1亿元;期内在管规模提升至4190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约33.0%。
当初碧桂园服务买蓝光嘉宝服务,正是看中了后者在西南的深耕。
即便金科服务与佳源服务的交易黄了,佳源服务在华东的布局意义,也会被许多买家盯上,除非沈天晴老板不想卖了。
反观金科服务,手上还握有现金及定期存款约51.67亿元,可以持币待购。
不可调和的利益
交易失败了,大家都不愿意多说原因。
金科服务的回答,一板一眼。与框架订约方决定不再进行潜在交易,没有付任何款项,6个月内不会去购买佳源服务的股份。佳源服务回答的内容,也差不多,但没说自己未来是不是会被卖。
为什么会交易终止呢?
从惯常的角度看,应该不会是看走了眼,发现佳源服务的资产有问题。最大可能是,双方价格谈不拢。
时间点很关键。
5月24日,金科服务发布了从佳源国际手上收购佳源服务73.56%股权的消息。5月18日至5月26日,佳源服务停牌;26日才公布了被收购的消息,比金科服务晚了两天。
这一周的时间里,佳源服务发生大事情。
5月18日,佳源国际股价大幅下跌41.41%,报0.58港元/股;佳源服务股价大跌70.61%,报0.67港元/股。两者的市值,分别只剩下28.5亿港元和4.1亿港元。
市场消息称,佳源国际有一笔1.3亿美元票据应于5月17日付息,而佳源国际并未兑付。此外,穆迪对其评级的下调也直指其流动性问题。
股价暴跌,令交易出现了变数。
5月17日,佳源服务每股2.28港元,总市值13.6亿港元;5月3日,佳源服务每股3.15港元,总市值约20亿港元。
15天里,佳源服务的市值跌去近16亿港元。
这个状况,谁还敢买?核心是定价问题。
它们之间的合作,在未跌之前,应该就谈得差多了,才会公开。没想到,股价暴跌,双方都是上市公司,需要给资本市场和中小股东们一个交代。
买贵了,金科服务老板黄红云不同意;卖低了,佳源服务老板沈天晴会认为自己质地优良,不愿意廉价卖。
总的来说,因为股价暴跌,导致双方价格谈不拢而最终放弃。
这是一个天灾。
沉在底下的秘密
物业公司像一头猪仔——低杠杆、现金流稳定、PE高,当主人缺钱时,拿它换钱度日。
佳源系的老板沈天晴,作为浙江嘉兴皮革业起家的富豪,在资本市场上一度长袖善舞。
其资本运作的市场曾覆盖港股、A股、澳洲股市,业务范围曾涉及地产开发、物业服务、电器零售、矿业等诸多领域。三年前卖给京东的五星电器,最为知名。
但在地产板块,沈天晴遇到了坏日子。
截至2021年底,佳源国际离岸市场债券占总债务的43%。
其中,有一笔规模2亿美元的离岸债券将在今年10月到期,2023年2月及4月还分别需要偿还1.76亿美元、3亿美元债券。
而它的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87.75亿元,对应短期借款36.28亿元,应付账款及票据合计约97.25亿元。
3年前,佳源国际股价就闪崩过一次。
2019年1月17日,它的股价从326亿港元缩水至63.28亿港元。原因是,一笔3.55亿美元的优先票据未能如期偿付。
解救母公司,卖物业公司是上策。
包括当代集团老板张雷打算把第一服务卖给融创服务,恒大集团老板许家印把恒大物业卖给合生创展,富力老板李思廉把富力物业卖给碧桂园服务等,它们有一个共性,地产板块出现了债务危机。
截至2021年12月31日,共有29家上市物企发起53项并购,并购交易总额达355.88亿元,交易所付总代价为上年同期(94.3亿元)的3.77倍。
并购的头部企业,包括碧桂园服务、华润万象生活、万物云和龙湖智慧服务等。
这些成功的交易,只是表面,更多的失败,没有被暴露出来。
从去年初至今,上市物企中至少有7笔收购已经告吹。
交易失败的原因,大致可以总结出两点:一、卖家预期太高,不甘于廉价卖身,佳源服务和第一服务就是典型;二、买家存在诸多隐患,如购买恒大物业的付款对象问题,恒大物业有134亿元存款"消失"了。
即便交易成功,文化的整合也是个难题。
虽然碧桂园服务把蓝光嘉宝服务纳入囊中,但原董事长姚敏等团队撤出了。因新力地产暴雷,没人敢买新力服务,董事长闭涛率队出走。
这些原公司灵魂人物撤离后留下的摊子,是买家最难收拾的。
分享到微信
万亿债务压顶,碧桂园开始变卖地产项目了!